面對甲流威脅,我市各級各類學校都采取“兩手”對策,即一手防控甲流,一手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做到防控甲流與推工作兩不誤。瀘州高中也是這樣,在實施“兩手”對策時亮點紛呈,讓人贊嘆。
防控甲流,眾志成城
當甲型H1N1流感襲來時,學校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緊急制訂應急預案和防控措施。在防控實施階段,學校領導按預案科學部署,統一指揮,從容應對,消除師生員工的恐慌心理,保持學校各項工作正常開展,有序推進。全校師生員工眾志成城,年級組長、班主任、醫務人員、生活老師和相關工作人員充當了骨干力量,涌現了不少先進事跡。
高一·十三班一名來自榮縣學生病了,經檢查為季節性感冒。盡管吃了藥,但班主任王莉梅仍不放心,害怕病情惡化加重,她顧不得自己尚幼小的孩子,整晚守候在這位患病學生的身邊,直到第二天家長到校。信息課教師朱凌佼告訴筆者:瀘高的市外生很多,有的是我們親自去招來的,離父母很遠,他們生了病,我們就要給予父母般的關愛和溫暖,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
臨聘人員郭崇林,天天背著噴霧氣給學生公寓、教學樓、辦公樓和學生密集的場所噴藥消毒。他說:噴霧器裝滿一箱藥水有20公斤,他每天要噴灑4背藥水,走3公里路。開學到現在,他已背了6400公斤藥水,走了240公里路程。給教室消毒,都是學生放學以后,因此郭崇林幾乎中午沒有休息過,天天錯過中午、晚上的吃飯時間。但他說:只要學生生活得健康,他心里就很快樂。
瀘州高中有師生員工6000多名,但校醫只有3名,都是女醫生。在“人人警惕甲流”的濃厚宣氛圍下,師生員工們大小病情都要進醫務室檢查,每個醫生每天接觸就診人員上100人。但她們牢記肖林校長在教職工大會上所講的話:“要加強檢查,加強發現,對甲流等病癥發現得越早越好,這說明你們對工作越負責。”正在懷孕期的校醫黃玉錦,和其他兩名醫生一樣,面對重任不退縮,不叫苦,冒著自身都有可能受感染的危險,堅持每日24小時輪流在崗,發揮最佳水平,耐心診病治病,認真作好就診記錄,按時上報病疫情況。截至目前,瀘州高中學生患病沒有一位被漏掉了檢查治療或延誤了治療,也沒有發現一起甲流病人或疑似甲流病人。
推進教學,確保質量
瀘州高中對甲流防控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師生員工生了病,哪怕是一般的鼻塞、輕微的咳嗽,學校都安排他們休假一個周。為了確保教學工作正常開展,學校進一步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和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完善教職工病事假制度,讓相關部門能及時掌握教師缺崗情況,并靈活調整課程,安排教師頂崗,做到缺人不缺課,少人不少崗。
“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樂于奉獻”,這是典型的瀘高精神。不少老師閑不住,病情剛一好轉,就要求提前回到課堂。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趙曉林說,他每接到一次這樣的電話,他就感動一次。這些老師就怕時間耽誤多了,保證不了教學質量,耽誤了學生的學習,他們總是要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
對于休假回校的學生,老師們對他們關懷備至,隨時觀察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否正常,提醒他們是否還要吃藥,并利用課外和晚自習時間為他們單獨補課,進行特殊輔導,使這些學生病后不拖后腿,休假不掉課程,以足夠的信心,鼓起風帆,往前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