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古樹掩映,綠草如茵,花香鳥語;這里清潔優美,生態文明,秩序井然。這就是瀘州高中,它座落在川南邊陲、瀘州市江陽區秀美的忠山之巔,它是我省首批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從2008年12月以來,該校被授予全省“綠色學校”和全省“綠化模范單位”稱號。那么瀘州高中何以贏得這樣的榮譽稱號呢?這主要歸功于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進學校活動。
成立機構 加強領導
為了抓好校園環境綜合整治,瀘州高中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園環境綜合整治”領導組,以加強對整治工作的領導。領導組通過各種形式向全校師生員工宣傳貫徹省、市、區、街道黨委、政府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精神,讓全校師生員工充分認識到開展校園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爭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得好,做出成效。
整治容貌 優化環境
瀘州高中部分基礎設施陳舊、破損、不完備,影響著校園環境的整潔優美。為了解決問題,該校投資360多萬元,實施環境整治攻堅戰,完成大小基建項目100多余項,修建了停車場,增加了綠化樹,改造了職工臨時住宿樓、學生食堂、學生公寓,完善了供電、消防、電子監控等安全系統,修繕了游泳館、學生課桌椅……為徹底治理臟亂差打下了扎實基礎。
同時,還實施環境整治總動員,組織保潔工人、后勤人員、環保志愿者和全校師生清除牛皮癬,整治衛生死角,噴灑消毒藥水,殺滅“四害”,參與節能環保宣傳,實施清潔衛生監督管理……讓校園徹底更新面目,常保清潔優美。據不完全統計,瀘州高中在環境綜合整治中共清除垃圾糞便、建筑廢渣300余噸,使用消毒藥水260多瓶、整治花園草坪2萬多平方米。
宣傳教育 提高素養
瀘州高中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習慣的養成作為鞏固提高整治成果的關鍵環節。為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該校把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以地理、生物教師為骨干,要求各學科教師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環保教育因素,對學生浸透環保教育。
該校還把豐富多彩的環保課外活動作為提高學生環保意識,養成文明習慣的重要手段。學校組織學生利用標語、板報、櫥窗、展板、手抄報、校報、校刊、校園網站、廣播電視、藝術節展演、演講征文比賽等形式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節能排減、傳染病防控、健康衛生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通過義務植樹、基地勞動開展環保實踐活動。
在環境整治中,瀘州高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習慣得到進一步提升。他們舉止文明,遵守秩序,愛護環境,尊重他人。校園的桂花、臘梅、海棠等從秋到春,任其花開花落,沒有一枝一朵遭受采摘。
示范引領 擴大影響
瀘州高中還在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師生們到荒坡河灘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走向街道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在勞動實踐基地向農民探討鄉村環境衛生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各種大賽都以環保題材奪關斬將而摘取桂冠,這些活動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都具有引領帶動作用。
瀘州高中還積極開展環保教育國際交流活動,與英國皮卡特學校簽訂了“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國際合作協議”。協議確定將環保宣傳教育作為每年兩校師生互訪的主題活動之一。通過這一紐帶,讓國際社會了解到中國的環保教育和文明建設。(古邦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