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電氣時代
進入電氣時代是由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大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它的科學性。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然科學的大發展,可以說,19世紀是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物理學中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的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和電機原理的提出;生物學中細胞學說的建立,進化論學說的創立;化學中元素周期率的發現,絕大多數有機化學重要原理的確立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果。這就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這些成果運用到工業生產中去,就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這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電力的廣泛應用。發電機、電動機的發明,使電力成為代替或補充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動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具,如同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迅速改變著社會上生產與生活的面貌,因而也產生了對電的大量需求。于是,人們又發現了遠距離輸送電力的方法,并建立了發電站。各類工業得到了方便、能量大、便宜的新動力,如虎添翼。由發電、輸電、配電等企業和制造發電機、電動機、變電器、電纜、電線等商品的企業所組成的電氣工業系統迅猛發展起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先是以煤為燃料的內燃機首次演變為小型動力機,而后就相繼發明了以汽油、柴油為原料的內燃機。當這種小型內燃機被當作交通工具的動力機后,一場空前的交通革命就開始了。其首要和巨大的標志,就是誕生了汽車和汽車工業。隨后不久,又有了內燃機車、遠洋貨輪、飛機、拖拉機、坦克、裝甲車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飛快發展的石油開采和煉油工業,也與此相適應地飛快發展起來。化學工業的大發展是這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項重大成就。由于發明了以氨為媒介生產純堿和以氧化氮為催化劑生產硫酸的新方法,化學工業這兩大基本原料的產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這是指無機化學方面。另外,在有機化學方面,由于煤焦油的綜合利用,有機化學工業也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氨、苯、人造染料等被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化學合成方法的運用,使人造纖維、人造絲、賽璐珞等得以發明并開始批量生產。化學工業的又一個重要部門——炸藥工業也有了重要突破,諾貝爾就是代表人物。
有許多傳統的老工業部門也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得到了改造,其中以鋼鐵工業最為突出。先進的采用“吹氣精練”法的貝氏轉爐、平爐煉鋼等得到了推廣,1875年便發明了堿性轉爐,可以用含磷礦石煉出優質鋼。l868~1900年,美、英、德、法四國的鋼產總量提高了近百倍。鋼逐漸取代鐵成為基本的工業原料,同時在相當程度上成了建筑材料。另外,早期的家用電器也開始進入了許多家庭。
總之,第二次工業革命大大改變了各工業大國的產業結構,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