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廢除農奴制
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這里要說的是關于這個事件的背景和后果。
長期以來總是說,改革前俄國已出現了革命形勢,所以非改革不可?!案锩蝿荨钡母拍钍橇袑幪岢鰜淼?,主要是指人民群眾已充分發動起來,要進行大的沖擊,反動派已無法照原樣統治下去,革命就要爆發了。但是,l861年前的俄國似乎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因為目前我們還很難找到有力的材料來證明這個結論。雖然有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批判,也有農民起義,但卻看不到統治階級如何驚慌失措,以至覺得不可能按原樣繼續統治了。因此,有必要探討改革的主要原因。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應該說最主要的原因是俄國要擺脫自己過分落后的狀態。俄國早已看到,自己在經濟上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與英法兩家作戰,對比之下,俄國在各方面的落后更是暴露無遺。在那場戰爭中,俄國人第一次見到了鐵甲艦和更加先進的槍械,還看到了在軍事訓練方面自家的許多不足。在軍需運輸方面更暴露了俄國的弱點,沒有像樣的公路和運輸工具。按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俄國的前途明顯是堪憂的。正如當年彼得一世為擺脫落后而進行改革一樣,這次改革主要也是為了逐步擺脫落后狀態。
這是確鑿無疑的。直到l860年,俄國的農業人口還占全民的90%,使用的農具幾乎全是木犁。當時,英國的生鐵產量是俄國的l2 倍,鐵路線長度是俄國的10倍。正因為如此,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才主動推進改革,他對政府工作的拖沓大為不滿,說道:“繼續拖延只會更加引來災禍,對全國特別是對地主造成有害的、災難性的后果。”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改革后俄國大力吸引外國資本,以至俄國的許多重要工業部門掌握在外國資本家手中。其實這也是俄國急于擺脫落后狀態表現之一。
當然,俄國皇室在廢除農奴制方面存在許多不徹底的地方,按照列寧的說法,是對農民的一次掠奪。即使這樣,改革也僅限于歐俄地區。從土地分配的情況來看,農民也是大受剝削的。地主總是以各種手段向農民“割地”,全國平均“割地”達到l8%,在土地肥沃地區達20~40%,少數地區甚至達到一半。盡管如此,l861年改革仍然是俄國過渡到資本主義階段的標志。而且,在這之后,它還在政治機構、司法制度、征兵制度、財政、教育等方面也進行了改革,都屬于資本主義性質。應該說,改革后俄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到1900年,它的工業總產值較前增長了6倍。l865~1890年石油產量增長了400倍以上。機器制造業在改革后30年產值提高了30倍。鐵路線長度從l860年的l
但因俄國以前太過落后,發展基數過低,所以實際上還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例如生鐵產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俄國人均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