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課標要求: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2.重要概念:文明及五大區域文明、新航路的開辟、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資本的原始積累。
【教材解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
絕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而幾乎每一塊陸地上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經由地理大發現而引發的國家競爭,拉開了不同的文明間相互聯系、相互注視,同時也相互對抗和爭斗的歷史大幕。
一、分散的文明
1、農業文明的曙光: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開始的“農業革命”,人類的物質生產出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世界形成了幾個各具特色的農業中心。
2、五大文明區域與區域文明
⑴閱讀P80《分散的世界文明圖》,明確五大文明區域和區域文明,正確連線。
五大文明區域 五大區域文明
西亞兩河流域 美洲大陸的印第安文明
北非尼羅河流域 東亞儒家文明
南亞印度河流域 歐洲基督教文明
東亞黃河長江流域 西亞北非伊斯蘭教文明
南歐愛琴海沿岸 南亞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⑵五大農業文明區域演變特點是什么?分析演變的原因。
特點:早期呈點狀分布的獨立文明群落,逐漸形成較大范圍的文明區域。
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化;自然環境。
⑶五大區域文明呈現什么特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特點:區域間相對封閉,接觸和交流有限;地域性和獨立性特征相當明顯。
原因:生產力水平的局限和高山、大河、海洋和沙漠的阻隔;缺乏溝通的技術和橫向交流的驅動力。
典型例題1 新航路開辟以前,人們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圍,或者是亞洲東部和中部,或者是亞歐大陸及北非等等,總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對世界認識局限的原因是B
A.不同地區資源環境的差異 B.世界各地大體處于隔絕閉塞狀態
C.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 D.世界各地文化、價值觀念的不同
二、資本主義經濟的萌生——區域文明鏈接的動力
1、時間:14、15世紀
2、條件:⑴手工業發展:①風力和水力為代表的新能源開始部分取代人力和畜力,出現集中的手工工場;②分工的細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出現新的手工業行業和中心;③手工業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⑵農業發展:①三圃制廣泛流行,出現休耕輪作等先進的耕作制度制度,園藝業、畜牧業發展;②貨幣地租取代勞役地租,農民與商品市場建立聯系,地方市場向區域市場、全國市場發展;③社會分工細化,出現一批專門生產手工業原料和食品的農業區;④農業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⑶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入歐洲。
⑷總之,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的擴大、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以及市場交換活動的開展(讀圖P81《放貸者和他的妻子》),手工業、農業等領域出現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
3、標志: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手工工場的出現(分散的手工工場到集中的手工工場)
資本主義萌芽的本質特征:雇傭與被雇傭關系的出現
途徑:商業資本控制產業(包買主資本家)
4、新型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
三、文明的鏈接――新航路的開辟
(一)、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1、客觀原因:15世紀,土耳其的擴張阻斷了傳統的地中海商路;
2、主觀原因:西歐各國為了獲得東方的商品和黃金,迫切希望開辟新航路。
(二)、新航路的開辟(閱讀P83《新航路開辟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表填寫)
時間 |
率領船隊的航海家 |
開辟的航路 |
航路方向 |
支持王室 |
特點 |
1488年 |
迪亞士 |
開辟通往好望角的新航路 |
向(南)東 |
葡萄牙 |
第一次到達好望角 |
1497-1498年 |
達·伽馬 |
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
向東 |
第一次開辟通往印度的航線(開辟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 | |
1492年 |
哥倫布 |
開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
向西 |
西班牙 |
發現美洲新大陸 |
1519-1522年 |
麥哲倫等 |
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航行 |
向西 |
第一次嘗試了環球航行的壯舉 |
(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對歐洲的影響
⑴經濟政治領域:“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問題探究】什么叫“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對歐洲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項目 |
含義 |
影響 | |
具體影響 |
總體影響 | ||
商業革命 |
貿易范圍擴大:歐洲商人奔走于從歐洲到非洲、美洲、亞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
打破隔絕,擴大交往,為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創造條件 |
①世界性貿易成為可能,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 ②市場的擴大、資本的原始積累有力地刺激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 |
商品種類增多: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香料等傳統商品交易量成倍上升。 |
擴大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 | ||
商業經營方式變化:為控制國內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了一批特權貿易公司,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負有政治經濟等職責。 |
推動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 | ||
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發生變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 |
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和英國的倫敦等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 ||
價格革命 |
金銀貶值,物價猛漲 |
①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額的貨幣地租,財力和社會地位進一步下降; ②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經濟實力迅速增強。 |
加速社會分化和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 |
⑵思想文化領域:①證明了“地圓說”的科學性,對于自然科學的發展和全新宇宙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②直接沖擊神學理論,打擊了教會權威,證明了人具有認識自然界的偉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世界中來,激發了人們探索科學的熱忱,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不斷涌現。
【學習思考】P82有人說,歐洲人具有冒險精神和擴張性,中國人講究“中”、“和”和安土重遷。你如何評價這種說法?
答案提示:這兩種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都是各自不同地理環境、文化心理特征的產物;在不同時期其作用也不盡相同,要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認識;近代歐洲人的冒險精神和擴張性導致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活動,推動了整體世界的到來,而中國人的固步自封導致閉關鎖國,最后落后于世界。
2、對世界的影響——文明的鏈接
【問題探究】閱讀P83教材,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文明交流的途徑有哪些?根據你的理解,會產生什么影響?
答案提示:途徑:經濟文化交流;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奪。
影響:促進亞、歐、美文明的匯合和交往,增加了人類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的飲食結構,改變彼此的經濟生活;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給亞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帶來了殖民奴役;以國別和種族為主的地域性歷史逐漸演變為相互交流、影響和融合的世界歷史。
【學習思考】P83結合課文內容,討論一下美洲的印第安人培植出來的作物對人類的作用。
提示:豐富了人類的糧食作物種類;給人以美味的飲料享受;煙草有一定藥用價值,更重要的是容易使人上癮,嚴重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
課后【閱讀與思考】
答案提示:1、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差異(如印第安的吸煙);價值觀不同(如對待黃金)。注意在生活中觀察中國人與外國的形體語言所表達的意義的不同。2、投入與收益差異很大。哥倫布沒有實現其夢想,在貧病中死去。3、印第安質樸的本性;認為哥倫布一行是天神派來的使者。哥倫布一行為了尋找黃金,掠奪財富;資本主義的擴張性;歐洲生產方式領先,為發展本國經濟,對印第安人進行奴役。
【資料選讀】
所謂的商業革命,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歐亞非美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 初步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市場;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隨之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壟斷地位逐漸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蘭英國所取代。
16世紀,歐洲的黃金從55萬公斤增加到119萬多公斤,…… 物價上漲使靠工資為生的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日趨貧困。按傳統方式征收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主,收入減少了。新興的資產階級靠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高價出售產品而得到好處。
——以上兩段材料摘自孔祥民主編《世界中古史》
隨著西方殖民時代的到來,美洲的農作物,如煙草、玉米、馬鈴薯,甜菊、花生、西紅柿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增加了人類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的飲食結構,歐洲的家畜,如馬、牛、山羊則影響和改變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煙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歐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習慣。
——周一良、吳于廑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
“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進程。它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海洋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開始了歐洲對世界征服和侵略的歷史。”
——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14。
美洲和東印度航路的發現,擴大了交往,從而使工場手工業和整個生產的發展有了巨大的高漲。從那里輸入的新產品,特別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銀(它們根本改變了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勞動者),冒險的遠征,殖民地的開拓,首先是當時市場可能擴大為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地擴大為世界市場——所以這一切產生了歷史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