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級高三地理沖刺題(三)
1.若該城市工業布局合理,則該城市可能位于
A.我國東南沿海 B.英國東南沿海 C.印度東南沿海 D.阿根廷東南沿海
2.據圖信息,該城市出現渾濁天氣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大量工業廢氣的排放 ②交通運輸工具的增多 ③連續的陰雨天氣
④近地面出現逆溫現象 ⑤城市森林覆蓋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下圖為我國四個地區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圖(陰影為荒漠化土地)。讀圖,回答3-4題。
3.圖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正確的一組是
B.甲一過度放牧 乙一鹽堿化 丙一風蝕作用 丁一凍融作用
C.甲一凍融作用 乙一水蝕作用 丙一鹽堿化 丁一過度樵采
D.甲一風蝕作用 乙一鹽堿化 丙一過度墾殖 丁一水蝕作用
4.關于甲乙丙丁四地區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區農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水源
B.乙地區著名鹽場曬鹽的最佳季節是夏季
C.丙地區衛星發射基地的優勢自然條件是氣候干旱,大氣透明度好
D.丁地區④城市受昆明準靜止鋒影響,冬季陰雨連綿
下圖為東半球某地區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東部為海洋。讀圖完成5~7題。
5. 為了保證丁地農業的灌溉用水,可采取的措施是
B. 淡化海水
C. 修建南水北調工程
D. 修建東水西調工程
6. 關于甲、乙、丙、丁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丙地的降水比甲地少
B. 甲地比丁地太陽輻射強
C. 丁地比甲地氣溫日較差大
D. 冬季甲地比丁地氣溫低
7. 關于圖示所在國家敘述正確的是
A. 該國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高
B. 甲地典型的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C. 該國東南部的鐵路線比中西部密集
D. 該國主要有種植小麥和飼養肉牛相結合的混合農業
8.有關圖示地區地質地貌敘述正確的是
A.圖示區域的板塊個數有3個
B.板塊擠壓處⑤的地質年齡較輕
C.②③處附近可能形成裂谷或新的大洋
D. ①地區地震發生頻率高于④地區
9. 2010年冬季,北半球拉響極端冷冬警報,“拉尼娜”現象出現,在③附近海域可能出
現
A. 沿岸氣候異常干燥 B.溫度異常升高 C.東南信風減弱 D.漁場大幅度減產
讀地球公轉到某位置時的示意圖(圖中虛線箭頭代表地球公轉軌道和方向,弧線MPN表示晨昏線,虛線圈表示回歸線和極圈,最外圈表示赤道),回答10--11題。
A.東北方 B.東南方 C.西北方 D.正西方
11.如果Q點所在經線兩側日期不同,則此時
A.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B.北京時間為8時
C.東京地方時為6:00
D.新的—天所占經度范圍小于全球的二分之一
36.(36分)圖10所示地區是世界上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甲國政府積極支持風能發電的研究和開發,風能技術日臻成熟,風電已占全國發電量的20%。
材料二:乙國依靠科學技術,走高效特色農業之路,花卉品種不斷增多,質量不斷提高,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該國在世界鮮花市場的占有率已達6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鮮花王國”。
(1)說明甲國大力發展風能發電的主要原因。(10分)
(2)分析乙國成為“鮮花王國”的主要區位條件。(10分)
(3)從水系特征和社會經濟特點闡述圖示區域大力開發運河航運的原因。(8分)
(4)分析圖示地區的地形特征。(8分)
36.(36分)
(1)終年盛行西風,風能豐富(2分);經濟發達,能源需求大(2分);國家政策支持(2分);技術先進(2分);風力發電成本較低;風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2分)。
(2)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2分);西歐平原,地形平坦(2分);有萊茵河等河流經過,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2分);地處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歐洲西部,市場廣闊(2分);水陸空交通便利(2分);技術先進、管理水平高(2分)。(5點得10分)
(3)有萊茵河、易北河等眾多河流(2分);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發展東西向運河航運,形成內河運輸網絡(2分); 工農業發達,人口、城市密集,資源分布不均勻,貨物流通量大(2分);水運運量大,運費低(2分)。
(4)地勢南高北低(2分);以平原、山地為主(2分);平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山地主要分布在南方(2分); 海岸線曲折,多冰川地貌(2分)
材料一:
材料二:左圖中陰影區域農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費結構中,生物能源大約占80%。長期以來,農民對柴薪的消費量大大超過柴薪資源的合理提供量,給該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
(1)假設等溫距為2℃,則①的溫度為 ,比較①②兩地溫度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8分)
(2)④地某家具廠將其生產廠遷至⑥地,分析⑥地主要的比較區位優勢。(6分)
(3)說明左圖中陰影區域面臨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結合該區域農業資源特點,提出促進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8分)
(1)26℃—28℃(2分);①<②(2分);①位于武夷山,海拔高,氣溫低(2分);②位于沿海平原,海拔低,氣溫高(2分)
(2)土地租金低(2分); 勞動力豐富且廉價(2分);距內地市場近(2分)
(3)水土流失(2分); 發展立體農業,開展多種經營(2分);對優勢資源進行系列開發(2分);加強生態建設,解決農村生活能源問題,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蓋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