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師宣誓
一位走進中央電視臺工作的瀘高學子這樣寫到:高中三年,我學到的絕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支持我走向職場、立足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這筆財富就是瀘高老師那種對事業的付出和奉獻,對學術的嚴謹和執著,就是瀘高教師團隊所高揚的踏實努力、團結協作、精益求精。
瀘高教師何以如此,請看該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藍圖:打造一流教師隊伍
“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黨總支書記、校長肖林講出了瀘州高中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并對這支教師隊伍作出了質的規定。他說,這支隊伍必須“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必須“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嚴謹治學,大膽創新”;教師的素質和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必須與國家級示范學校的高度相稱。
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制訂了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教師業余進修學習管理暫行辦法,教學工作常規管理,教案編寫要求,上公開課說課要求,教案、聽課、作業批改審查標準,教育科研暫行管理辦法,青年教師教學業務知識考查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校風建設的意見等20多個管理制度。
并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實施途徑:
加強后勤保障,為教師成長、成才創造優越條件。如提高津貼待遇,改善辦公條件、學習條件、生活條件等。
狠抓“青藍工程”。通過“師帶徒”等方式,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避免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多走路、走彎路,確保學校穩步發展,教育質量領先全市。
狠抓“名師工程”。通過培養一大批知名教師、骨干教師、拔尖人才、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形成學校支柱,推動學校不斷前進。
確保教師進口質量關。近十年,隨著瀘州高中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每年都要新進一批新教師。為了讓這些教師盡快熟悉學校環境和崗位工作,學校都要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崗前培訓一般為期兩個周,培訓內容分“學校管理”、“走進課堂”和“走近高考”3個模塊,涉及10多個項目。新教師除聽講座外,還要聽示范課20節,寫一份500字以上的“某觀摩課的評價”,備1節詳細教案,并查閱近年全國各地的高考試題,了解高考命題特點,按考試的方式做高考考試。執教人員主要是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同時,學校在選拔新教師時重視“紅專結合”、“德才兼備”,如今年選進的28名大學生,有21名為研究生、7名為免費師范生,15名為正式黨員,6名為預備黨員。
青藍工程: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
學校有專任教師400人,青年教師幾乎占50%。青年教師的最大優勢是精力旺盛,干勁充足,思維活躍,接受新東西快,創新能力強。不足點是工作時間短,缺少經驗積累,產生由學生到教師角色轉換的不適應期,在學生中的威信不高。
實施“青藍工程”,正是為了青年教師充分發揮長處,盡快克服不足。即以先行者帶后進者,老教師帶新教師的方式,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使青年教師在較短時間內趕上、甚至超過先行者或老教師。
青藍工程是培養青年教師的一項系統工作,其核心就是“師帶徒”,實現“師傅”與“徒弟”教學相長。具體做法是:剛分進瀘高的青年教師,學校視其情況,確定一名合適的老教師作師傅,徒弟在師傅的指導下,經過三年的學習,成為教書育人的行家里手。
建立“師徒結對”關系,學校還要舉行專門的儀式,師與徒之間,師徒與學校之間簽訂合同和協議,以明確各自的職責和義務。
在師徒結對期間,師傅要指導徒弟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命制試題、試做和評價高考試題、分析考試大綱、開展科研活動、寫教學反思等。師傅要深入徒弟的課堂聽課,了解徒弟對課堂的管控情況,語言效果是否得當,知識是否講到位。課后師傅與徒弟交換意見,指導徒弟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根據授課內容和授課環節分配時間,如何處理好在備課中沒有預想到的突發問題,在教育學生時如何選擇好話題、把握準時機、樹立好自己的威信,對出現的問題要求徒弟立即整改。
而徒弟更要多聽師父講課。同樣的課程,師傅往往快一課時,以便于徒弟觀摩學習,取師傅之長,補自己之短,上出具有自己風格的課。在與師傅共事過程中,師傅的道德學識對徒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師徒結對,應當做些什么,學校都有量化規定,并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對完成任務的師徒,學校給予表彰獎勵。
學校還給青年教師提供了許多成長的機會。如參加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教研組的業務學習、教研活動、青優課大賽;年級組的過關課;市級以上的規范培訓活動等。學校還選拔青年教師擔任副班主任,向老班主任學習班級管理經驗,增加與學生的接觸機會,實現教學與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師傅始終是陪伴者和引路人。
學校除了給青年教師壓擔子,對青年教師嚴格要求外,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通過組織青年教師參與迎新會、教職工運動會、“三·八”節、“五·四”青年節、“一二·九”紀念日等活動,讓青年教師有歸宿感;通過舉行座談會、談心會和戶外活動,讓青年教師有溫暖感;通過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問題、婚姻問題和生活困難問題,讓青年教師有幸福感。
據瀘高教科室副主任周禮軍介紹:青藍工程成效突出。青年教師們樹立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對自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他們刻苦鉆研,虛心好學,角色轉變快,對工作適應快,學生成績好,得到學生的喜愛,家長的認可。有的青年教師不到三年就成長為教育教學中尖力量,甚至當上了備課組長、教研組長、“三·八”紅旗手。他們有的在省、市級青優課中沖關奪隘,贏得桂冠;有的在高考和統考、會考閱卷中評為優秀閱卷教師。
名師工程:培養專家型教師隊伍
副校長李渝江告訴筆者:實施名師工程是瀘州高中走內涵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培養知名教師和專家型教師,青藍工程是的基礎;備課組建設、教育科研、校本培訓是關鍵;學歷提升、高層培訓、出國學習是重點。
備課組建設主要抓好兩個維度,即教學業績;集體備課活動的規范性、創新性和參與度。學校也重點從兩個維度考核評價備課組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通過集體備課活動,教師們互相交流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共同攻克教材中的重難點,準確把握高考知識點和出題方向。在探討過程中,思想不斷碰撞,經驗不斷借鑒,成果不斷翻新,教師個體的素質不斷提高。
“科研興校”是學校的一個發展目標,同時也是培養名師的重要抓手。為此,學校努力提供必要條件,創造展示成果的平臺,鼓勵教師們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作為全省第二批“以校為本教研基地校”,教育科研已經呈現出領導帶頭、理論先導、全員參與、規范管理、注重實效的特點,基本走上了一條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科研軌道。課題研究成果喜人,有上10項課題研究成果獲得省市級獎勵。全校教師撰寫的教育經驗文章,除在校內創辦的《瀘高教育苑地》科研報刊上發表外,還在國家級權威刊物上大量發表。學校每年舉行一次科研揭題暨頒獎大會,教職工受獎面達25%以上,獎勵總額5萬元左右。通過科研活動,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科研能力,為教育質量提高增強了軟實力。
瀘高教師的學歷達標率100%。但學校不以此為滿足,因為學歷體現著一名教師的深造程度和內涵素質。因此,除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外,瀘州高中看重教師的學歷問題,并投入大量經費用于學歷提高教育。目前有39名教師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歷,且即將畢業。已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達51人。
高層次培訓主要是市級以上的規范性業務培訓、參加市級以上的教輔資料編寫、參與市級以上試題命制、承擔市級以上科研課題研究和公開課等。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按照“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瀘高教師幾乎都參加了省、市級培訓,有10多名教師還參加了國家級培訓。由市教科所主持,有瀘高教師參與編的《聚焦課堂》各學科教輔資料正推向全省使用。
瀘高堅持“教育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特別關注國內教育改革前沿和國外教育現狀,制訂了國內外參觀學習制度。學校與英國皮卡特學校建立了姊妹關系,并簽訂了合作協議。從2007年起,瀘高每隔一年選派4名教師和多名學生到皮卡特學校訪問,了解英國文化和英國教育。同時,還選派教師到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大學訪問學習,對中國教育與英美教育進行比較研究。這些教師到國外訪學,感受深,收獲大,把國外的先進辦學經驗、教育教學方法帶回學校,推動了瀘高的各項改革工作。
目前,瀘州高中已形成知名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群體。據統計,該校現有高級教師128人;先后培養出特級教師10人;省級高中骨干教師6人;特級教師后備人選2人;省、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學科帶頭人20人;12人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范班主任、全國勞模、全國優秀教師等;16人獲四川省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其中1人獲全國優質課競賽二等獎,38人獲市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有各級學會負責人14人。
依靠這支師德高尚、教藝精湛的一流教師隊伍,學校在教育、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中不斷取得優異成績。應屆生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70%、重本上線率達到30%。應屆生高考本科上線率、重本上線率、上名牌大學的人數在市內領先。新時期以來,學校有30位學生考上北大,26人夢圓清華, 26人奪得高考全市文理科狀元,131人次獲全國學科競賽大獎,257人次獲省級大獎。
“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傾情瀘州教育發展,敬業奉獻,嚴謹治學,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全心全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加快建設川滇黔渝結合部教育培訓中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