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成績 查找差距增添措施
加快推進我市教育體制改革
市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劉濤
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2013年12月23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市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近年全市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工作情況作簡要報告,并對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教育體制改革工作講一些設想。
一、全市教育體制改革推進情況
近年,我市教育體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一是承擔了“川滇黔渝結合部教科城規劃建設”和“完善民辦教育發展扶持政策”兩個省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二是根據《瀘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教科城建設、民辦教育扶持政策、素質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學前教育、終身教育、現代學校制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十大改革試點,在各區縣、各學校自行申報的基礎上,市上遴選確定了20個項目作為市級項目,同時各區縣也自選確定了一些改革項目,如瀘縣的鄉鎮教管體制、江陽區的區、鎮(街)教育管理模式等;三是大面積推動以“三開減負三開放”、課堂教學結構改革、感恩奮進、陽光體育等為重點的16項素質教育改革試點,全市有217所中心校以上學校承擔著市和區縣的試點工作。實施近三年來,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和成效,有力助推了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健康協調發展。
(一)以學校標準化建設為重點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呈現新景象。承擔市級項目的江陽區實施“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年規劃投入8億元,目前已完成投入4億多元,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大為改善。此外,瀘縣今年12月25日將率先接受省政府驗收。其他各區縣也在奮力推進,全市已有近三分之一的鄉鎮經市上驗收確定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范鄉鎮。我們欣喜地看到,各級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教育投入力度更大,僅今年全市教育民生工程總投入近10億元。
(二)學前教育有新探索。三年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新建、改擴建公民辦幼兒園80多所。瀘縣實施的“加強幼兒園建設,提升幼兒保教水平”進展較好,在管理體制機制、幼兒教師配備、幼兒園場所建設等方面都有新舉措,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教育質量有新提升。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對全國各地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估報告,我市接受抽查的瀘縣、納溪區相關指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充分說明我市教育教學質量已達到一定的高度。古藺縣實施的“大面積提高山區義務教育質量的途徑和辦法”取得較好進展,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較快。江陽、瀘縣、龍馬潭教育質量穩健提升,合江、納溪、敘永教育質量也快速提升。
(四)素質教育成果紛呈。最近,我市已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小學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成為全國30個實驗區之一,四川也僅成都、瀘州兩市位列其中。江陽區實施的特色學校建設初顯成效。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按照市教育局提出的素質教育的16項改革措施,以推進“三開減負三開放”、課堂教育結構改革、感恩美德教育、陽光體育活動為抓手,全力推進素質教育,亮點紛呈、起色很大。
(五)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培訓模式有新亮點。瀘州職業技術學校實施的中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研究、古藺職高實施的中職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瀘職院實施的區域職教一體化研究、合江少岷職校實施的校企一體化、中高職銜接等項目都在體制機制上有新突破。市教科所、“9+3”辦牽頭實施的探索“9+3”藏區學生管理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進入結題階段。
(六)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不斷深入。瀘州電大實施的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構建開放式繼續教育體系,已初具成果。
(七)民辦教育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我市承擔的“完善民辦教育發展扶持政策”省級試點項目獲得省教改領導組的充分肯定,特別是市委主要領導近期對民辦教育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后,改革意識進一步增強,市級相關部門和區縣行動更快、力度更大。
龍馬潭區實施的“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市級試點項目,在支持民辦學校用地、師資、招生等方面有明顯突破。各區縣也在不斷加大扶持民辦教育力度。
(八)教科城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該項目是我市貫徹落實《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建設川滇黔渝結合部教育培訓中心的重頭戲,也是市政府和省教廳共建項目、省教育體制改革重點項目、省重點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取得良好進展。已完成相應規劃,今年6月正式動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4億多元。
(九)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作出有益探索。以“依法治校”為核心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不斷推進,瀘州老窖天府中學實施的“管辦評分離”、瀘州高中實施的“現代學校制度研究”都有一定進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十)拔尖生培養有一定進展。瀘州高中實施的拔尖生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總之,通過各類試點項目的深入實施為帶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創造了一系列可供借鑒的經驗,在教育體制機制上有新突破,事業上有新發展,質量上有新提高。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
(一)一些區縣和項目單位對體制改革重視不夠,表現在組織領導機構不完善,方案設計欠科學、嚴謹,推進措施不具體,配套政策不落實,群眾參與面不夠。
(二)多數項目僅僅停留在試點單位內部推進上,沒有完全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合力、試點單位具體落實”的推進機制。一些制約改革試點的瓶頸問題沒有大的突破。
(三)部分項目流于形式或僅停留在工作層面,或是把改革試點項目作為科研性課題來對待。既不注重頂層設計,也不注重體制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僅把改革試點作為一個筐,將日常工作往筐里裝,沒有處理好一般性工作與改革、科研與實踐的關系。
(四)多數項目資料不規范,呈現改革成果的典型案例不充分。
(五)相關部門對改革試點項目的指導和督促不夠。
三、今后工作建議
(一)加強領導和統籌協調。教育要發展,改革是動力、是根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要求,推動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學校的重要職責任務。
(二)項目單位要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一般性工作與改革實踐的關系。
二是處理好教育科研與改革實踐的關系;
三是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四是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三)各試點項目要高度重視體制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所謂改革,就是要革除固疾、解除束縛、突破現狀,因此重在著力于建立完善新的有利于促進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相關職能部門加大支持力度。改革是對既有利益格局和政策的調整與完善。要順利推動改革并取得成功,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因此,需要在政策突破上給予試點項目單位更大支持,特別是對改革中涉及的人、財、物和土地、規劃建設等瓶頸問題,要給予關注和關心,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給予更大空間。各項目單位也要主動向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匯報工作進展情況,爭取政策支持。
(五)加強指導和督促。市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辦公室,市教育局各相關科室要根據職能職責和任務分工,加強對試點項目的指導和督促以及評估、驗收、經驗總結推廣等工作。
(六)做好改革項目動態調整工作。一方面,各區縣、各項目單位要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促進教育綜合改革的精神,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對已承擔的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進行動態調整,補充完善實施方案;另一方面,要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適時、適當增加一些必要的改革項目,自加壓力,謀求突破,促進發展。
同志們,教育改革的任務光榮而艱巨。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市教育系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將我市教育綜合改革推向一個新階段,真正辦好人民期盼、滿意的瀘州教育,真正奠定川滇黔渝結合部教育培訓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