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Middle School
四川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 首頁 => 德育之窗 => 文章正文
1961級學生韋光瑤撰文兩篇慶祝母校成立60周年
發表時間:2014-3-12 15:53:53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古老師
點擊/評論:8108/0

 

 

韋光瑤 ,男,瀘高615班畢業生。

2014312寄來他在瀘高讀書時的獎狀和校慶征文兩篇,非常珍貴,特此感謝。

 

瀘州高中六十周年校慶征文

走進瀘高勞動基地

瀘高高19615班(新編1班)

韋光瑤

 

200996,我們瀘州本土文苑近30名會員,應瀘高和天仙鎮邀請,去到瀘州后花園——明珠天仙鎮的瀘高勞動實踐基地學習和采風。我們實地參觀了基地實踐室、學生住舍、廚房、實驗地和地中栽種的麻風樹幼苗林。聽基地余老師和鎮黨委劉書記介紹,基地創建不到一年,已開辟荒地60畝,瀘高每周有兩個班的學生到此地勞動實踐,白天勞作、實驗、自己做飯、觀察生物、體驗生存,等等,夜宿基地寢室,真正走入大自然,遠離城市。這是又一種課堂。這是教育和教學的改革及生態旅游的雙贏。這種基地實體,目前在瀘州市、在四川省都是唯一,在全國罕見,換句話說,瀘高的這個創新走在了全市、全省第一,走在了全國前面。會員聽后看后體驗后,都感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這個模式很寡鮮很奇特,值得繼續探索,會有生命力的。

會員中有好幾位是瀘高畢業的學生,會員中多數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學生,是當時勤工儉學的親歷者。他們那時遵照毛主席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的勞動者的教導,學校每周有1天勞動課,每年春耕、秋收秋種農忙時節放農忙假715天,集中下鄉支農勞動,或參加市里安排的其他公益社會勞動;農村同學則回家里勞動。我是瀘高高1961級學生,那時學校有農場、養豬場、磚廠,班劃有校地,勞動課時,同學們輪流去參加各種勞動,打豬草、做磚、種菜、抬石頭修圍墻等,或從澄溪口、銅碼頭抬伙食團的糧、煤、菜回校。我們這代學生對勞動、農業、公佃活動是身心受到教育、磨煉,刻骨銘心,終生受益,對盤中餐粒粒糧食艱辛得來之苦,永世不忘。現在,城市學生有或農村學生,少有在家在校在社會參加勞動和公益活動,甚至連參加衛生清潔的都不多了,學生分不清五谷、果樹、蔬菜和草,除了在電視、電腦、游戲機上,接觸圖象、音頻的理性知識外,感性的接觸和實踐可能微乎其微。這,當然不是學生和老師的過錯,可能是認識的偏頗導致行為的不到位,一種沖擊掩蓋了其余和整體。會員們說,瀘高和天仙鎮的多元思維和多彩行為,辦勞動實踐基地,覓尋到了造就社會人才的校鄉聯手聯辦的好措施,這應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實踐。既不同于原先的農業生產,又不同于純粹勞動鍛煉,是一種新形式,不作秀,不搞花架子,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各界會逐步受納的。我們真誠熱情地期待著,預祝基地結出實實地碩果來。

 

聯系地址:龍馬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91117再改定稿

                                    2014216三次修改抄送瀘高

                                    六十年校慶會征稿

 

瀘州高中六十周年校慶征文

我們在瀘州高中讀書中,每周有一天或一天以上勞動課,種菜、打豬草、抬頭、抬煤、抬菜、抬石頭、修圍墻、喂豬,參加市里安排的公益勞動,等等。這里,介紹我們在大躍進中放高產衛星的情況。我們還在1959年參加修筑沱江一橋的勞動,和1960年參加修筑楊橋水庫的勞動,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放高產衛星”

瀘州高中高19615班(高三編1班)

韋光瑤

1958年秋收的一個陰天,午飯后,我們瀘高全校700多名師生集合去勤工儉學,參加農業勞動,移栽水稻。地點在南城公社紀念標靠山坡一面的一層層條形梯田里。就是出瀘高正校門不遠,現在的瀘州市幸福院下面的老干所一帶。那坡上立著一塊木版,上寫“中共瀘州市×市×××書記高產衛星示范田”。我看這片梯田大小十余塊,約有4-5畝地,向陽,最寬的田不足5米,最長的田繞坡轉有40-50米。每塊田的稻子長得都很好,是4×6寸的窩行距,叫大窩稀,大多數都黃了散子了,少數是青的沒散子,谷吊吊有手掌長,谷粒很飽滿,這在當時,是上等的水稻莊稼了。帶隊的值周王老師和校學生會勞動部張天云部長安排大家:我們到市里的高產衛星示范田勞動,是我們瀘高的光榮。現在就是把這坡田的水稻苗全部扯起來,不能扯斷了,連同根帶的泥巴,移栽到指定的兩塊大一點的田里。全部移栽完后就完成任務了。各班領受任務后,由班勞動委員帶同學們下田作業。一時間,滿坡的田里,都是彎腰扯稻、栽稻的瀘高師生。

我們班農村同學多,栽過秧子,正好分配在移栽的田里勞動,我和幾個男生一組。示范隊員教我們把同學們從其他田里扯起的稻子,在指定的兩塊大一點田里插進田泥里,從田角、田邊栽 ,推進,一窩一窩緊緊挨著,一行一行密密擠著,只有窩行距1×1寸左右。我們的進度較慢,因為田泥是沙夾泥,很硬,泥沙疊得緊,很板結,田水只2--3寸深,手指夾著稻苗用力向下,很不容易插進田泥沙里,要先用手指挖個小坑,泥沙田很是啃手指,不久,手指甲縫就被塞進的泥沙刺得生痛,手指皮膚插出倒皮,出血了,進度快不了;同時,稻桿又長,有稻草纏著,又有長長的谷穗,不好擺順,理伸困難;送苗的同學弄折了不少稻桿,這不能伸直的稻桿變得來不好栽。所以,栽的時候,由1-2個同學扶著稻桿、稻葉和稻穗,另一個同學往泥沙里用力創坑,插進稻苗根頭。插好后,蓋上泥沙;再由同學欄護著已栽好的稻,這樣做,一是怕栽好的稻桿倒了,二是好亮出沒栽的田面,便于下一窩稻的移栽。真麻煩,這就更慢了

經過七百多名師生一下午的辛勤勞動,天黑前,我們將一坡梯田的稻苗全部扯起,又把所有稻苗移栽到兩塊指定大一點的田里。我們完成了放高產衛星任務。我洗完手上和腳桿上的泥沙,望著周圍一圈梯田,一下子都是光光的了,只有亮亮的水面,沒有了稻子,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這滿田的快要收割的打枇杷色的稻穗,飛到哪里去了呢?一下,我的目光落在了兩塊大一點田里,它們被厚厚地密密地黃色、青色稻子覆蓋著、壓著,呀,田里突然長出了兩座谷子山。有同學想睡上去,或站上去,但被制止了。有同學說,麻城放衛星畝產10萬斤,稻子上可以放一個娃,人不沉下去,新華社還拍照片,人民日報還發社論,我們這里畝產到不了十萬斤,但可以放上雞蛋照像。不知那個同學噓一聲,老師來了。大家默不作聲了。我的家在川南農村,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么種稻子的。我問站在我身邊從農村來的一個懂農活的同學,這樣種稻子,行嗎?他沒回答,很迷茫,若有所思的直直地看著眼前這坡梯田。

很巧,星移斗轉,八十年代中期,我有幸見到了瀘高學生會勞動部那位張部長同學,我好奇地向他打聽起那兩塊放衛星高產田的產量,他如實告訴我:遭了,拐了,燒桿了,燒包了,倒了,他們不聽我的勸。也收了些水稻,但比應收的總產量少很多。他這是真話。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古老師
av少妇激情中文字幕,国产又黄又爽一级黄片,久久国产色AV老熟蜜臀aV,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自拍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亚洲欧美精品精品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