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文明的學生
發表時間:2008-5-4 09:01:23 編輯:高2010級4班 佟欣
點擊/評論:6603/0
做一個文明的學生
高2010級4班 佟欣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文明的學生》。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講禮儀,也是弘揚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國途徑。那么下面我先為大家講述兩個事例吧!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不準進入草坪”)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一種國恥。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一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做文明公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當我們身為游客時,總是依著處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這些行為深惡痛絕。當我們和同學相處時,有時會埋怨的“不拘小節”,而我們乘坐公交車時,擠到、踩到別人時候不屑于說聲對不起;而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而耿耿于懷。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后成才,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氣棒。同學們,我們播下一顆文明的種子,使收獲一個好的習慣,播下一個好的習慣,使收獲一個好的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謝謝大家。
編輯:高2010級4班 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