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與我們同行
2010級24班 陳悅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近日,部分高三的學兄學姐結束了緊張激烈的高考后,在校園里組織了一次“愛心捐書”活動。他們把曾經用過的書籍捐了出來,用各科參考書同高一高二的同學交換課外書籍,還到各家書店拉贊助。他們將把收集起來的課外書籍送到我市古藺偏遠山區和汶川地震災區,捐給那些缺少課外讀物的中小學生。因為他們知道,在遙遠的山區,有許多中小學生仍然生活在落后的文化中。他們渴望著山外的大千世界,但他們或是由于貧困,或是因為受災,很難獲得閱讀課外書籍的機會,而送出去的課外書籍既可以幫助山區、災區的同學了解外面的世界,又帶去了高三的同學們對山區、災區中小學生的一片關愛。高三的同學的確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們在對他們付出的愛心表示敬意的同時,也該想想我們高一高二的同學應該向他們學習些什么了。
其實,我們很多同學已經做了不少奉獻愛心的事件。當5.12地震災難發生后,國內外愛心人士紛紛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而我們也是其中的一員;當學校組織我們向身患重病的同學捐款時,我們也是義不容辭。但是,高三的同學們最可貴之處在于,當我們面對大災大難施以援手的活動結束之后,他們仍然心系那些需要幫助的同齡人;當大多數高三的同學度過緊張的“黑六月”打算好好修整一下的時候,他們卻在為需要幫助的人而忙碌著。沒有人號召,沒有人提醒,他們就自覺地行動起來了。僅從這一點說,他們活得比我們高尚,他們的精神更讓人欽佩。
因此我想,奉獻愛心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行動,隨時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而不一定非要等到大災大難來臨之時。奉獻愛心,其實非常簡單。愛心可以是一本書,可以是幾元微不足道的零花錢;愛心可以是一次攙扶,一次讓座;愛心還可以是一句鼓勵的話語,甚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當同學情緒低落時,我們可以握緊他的雙手;當同學即將放棄時,我們可以給他鼓勵。只要我們心中有他人,有著一顆真摯的心,愛心就會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就會像那些高三的同學一樣高尚。
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愛默生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博愛眾生。這樣一來,不可能的事就變成可能。”博愛眾生的人,為創造和諧而努力,實現了別人做不到的事兒。愛心能使人敬畏生命,珍視生命的美好;愛心還能使人以感恩的心面對生活,臻致幸福清靜的完美境界;愛心更能引領迷途的人,在蒼茫的世界中尋找到追求的希望。愛心能讓整個世界變得和諧美好。
在校園里,我們中的大多數同學都非常有愛心,尊敬師長、關愛同學、幫助他人的種種小事中都閃爍著愛心的倩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中也有少數同學對奉獻愛心不夠熱情,有時甚至顯得冷漠自私。這都是我們新世紀的青年學生不該有的品質。也許,這些同學是沒有感受到愛心的偉大吧。愛心是和諧與美的象征,她既可給無數人帶來對未來的期望,也能夠讓我們自己的心靈澄凈充實。只要愛蘊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如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愛就會滋潤著我們的心身,我們也就會體驗到幸福。只要我們用善良的心溫暖周遭,以寬容的情感善待世人,在歡喜的付出和感恩中理解愛,我們的生活也就會充滿陽光。
同學們,愛心讓生命散發光彩,讓我們伸出雙手為愛心插上翅膀,愿它飛往燦爛的明天,給大地覆蓋上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