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夢想 盡最大努力
記瀘高的北大學子石巧
《瀘州晚報》記者 何曉梅
石巧,瀘州高中2008級32班學生,今年高考以696分(語文127分、數學148分、英語143分、理綜278分)、瀘州理科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石巧說,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學府,學習上勤奮與方法各占一半,成績取得要歸功于老師和父母。
執著醫學夢
去年,石巧高考596分,高出重本線63分,卻選擇了復讀。這源于她的一個夢想:口腔醫學。如今終于考上北大口腔醫學專業,8年本博連讀,得償所愿。
初中的時候,石巧有了當醫生的想法,然后開始關注我國的醫療市場和大學里的醫療相關專業。她發現中國人不太注意口腔健康問題,于是為自己定下理想:考口腔專業最好的大學。對此,父母非常支持,并鼓勵她朝著理想前進。
理科的學習,石巧有技巧要與學弟學妹分享:上課要特別認真,老師的講課有時看似無關緊要,但其實很關鍵;練題時,練完后還要再看一遍,找到解題的點睛之處,平日養成多提煉題型、解法的習慣。
石巧喜歡同學問她問題,因為她覺得,給同學解答難題的同時自己也復習了一遍,實在是一件“多多益善”的事情。
見賢思齊
石巧說自己性格非常樂觀,這源于父母的鼓勵和對自己想法的支持。她也很好強,尤其是學習上,她有個固定的競爭對手--林俊舟,兩人一直爭第一名。
記者采訪發現,見賢思齊是石巧的優點之一。一開始字寫得不太好,她在做筆記時就“臨摹”語文老師周楊萍的字體,并從周老師那學到了拼勁十足、不服輸的精神;數學老師曹瓊英的教法特別,石巧在其身上學到了思維的不拘一格;數學老師趙曉林溫文爾雅,石巧又從他身上學習做一個有涵養的人……石巧認為,班主任李建軍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因為高三補習時,我剛滿18歲,李老師就對我說:‘你現在是成人,我會當你是一個大人’。”李建軍讓石巧當班長,石巧學著管理班級大小事務,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后來的駕輕就熟;李建軍給石巧講人生道理,在關鍵處對她進行點撥,讓她“從很天真、自主性不強,變成了一個大人”。
高考后,很多同學已經出去旅游了,而石巧如今卻在為媽媽一位朋友的孩子免費補習數學,她覺得“是一次鍛煉”。石巧說,會出去走走,不過“走哪里都行,哪怕是去過無數次的方山。”
對即將到來的北大生活,石巧說走一步算一步,關鍵在于每一步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