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高中第六屆青優課大賽側記
“亮點多,水平高,難分伯仲”
青優課大賽是瀘州高中的傳統教研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在學校的按排下,由教務處牽頭,各科室密切配合,組織動員廣大青年教師積極參賽。比賽評比由各教研組長組任評委,采用打分制,分別評出文理科一、二、三等獎。對優勝者學校將推薦參與市直屬學校青優課競賽。
該校教務處主任劉中楷告訴筆者,舉辦青優課競賽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提高教學質量;引導青年教師與時俱進,適應和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努力創新教學理念;同時探討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為教學科研提供新課題。
瀘高的青優課賽各屆有各屆的特色,一屆比一屆水平高。趙曉林告訴筆者,本屆青優課出現了許多亮點,真正談得上是一次高水平的較量,充分展示了各教研組的實力,選手之間風格各異,實力相當,難分伯仲。趙曉林對本屆青優課歸結出四大亮點,即教師的課堂理念好,關注學生的參與度,關注教材,關注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交流;教學輔助手段使用恰當,能很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個人素質的展示,為課堂教學增光添彩;聽課面廣,聽課教師達368人次。
拜師學藝,鉆研教材,上好每一堂課是大賽獲勝的主要原因
“平時拜師傅學藝,認真鉆研教材,備好上好每一堂課是我大賽奪冠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賽前準備我只用了兩天時間。”數學教師、青優課競賽理科一等獎獲得者陶友根這樣告訴筆者。
陶友根從西南師范大學畢業分配到瀘州高中工作已有5年。他剛到瀘高時就拜教研組長宋永平為師。宋永平告訴他要多去聽課,聽課才能取長補短。宋永平還找了不少教學錄像碟片給他看,看后對陶友根的啟發很大。按照宋老師的指導,陶友根在一年內就聽了200多節課,教學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我的數學課不花梢。主要是啟發學生思考。課堂是學生的,不是老師的。老師不應該只想到自己如何講,而應該多想想學生如何學。上課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我說得少,學生說得多,學生說完后,我再進行點評。從宋老師提供的錄像資料看,一些很成功的課老師都說得很少。”
陶友根繼續感言道:“鉆研教材也是很重要的。我把寒暑假的很多時間都用在鉆研教材上去了。我對教材掌握得很熟。隨著對教材的深入鉆研,我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剛開始時我覺得教材很簡單,學生都能做,現在才感覺到教材并不簡單,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很多。因此教學方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