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教學之管見
瀘州高中高級教師 余相泉
高一新學期開學已過半期了,回顧這半期的教學,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第一次月考就讓老師吃驚,接著的半期考試更是讓人寒心;一次比一次差,全年級的優生率與及格率較之往屆都要偏低,尖子班有超過十分之一的學生不及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逐漸失去,問數學問題的同學在逐漸減少.躲避老師的學生卻在逐漸增多;那么,除試題因素外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學生數學成績如此不理想呢?如下幾點主客觀原因恐怕值得三思:
一. 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初中傳統內容又刪棄較多,而且初中教材偏重于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就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著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于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客觀原因.
二.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在這半期中,為了解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和某些班的數學科代表或學生座談了三次,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帶著問題我曾與初中同仁交流,發現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布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復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我們的老師一般都是剛從高三教學下來的老師,可能在教學中不知不覺以高三的復習要求去教學,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落差,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三.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
一.高一教師要鉆研初中大綱和教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中教師應聽聽初中的數學課,了解初中教師的授課特點.開學初,要通過摸底測驗和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摸清三個底(初中知識體系,初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確定應采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校也應該組織初、
二.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 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 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與嚴謹抽象并舉,如講映射時可舉“某班60名學生安排到60張單人桌上的分配問題”等直觀例子,為引入映射概念創造階梯.由于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能力 ,所以在講反證法和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過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三.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范與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恒,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為三塊進行教學,每講完一塊都要復習、測驗,教改班及格率不到50%、實驗班及格率不到75%、尖子班及格率不到95%應重新復習 、測驗,搞點課前5分鐘小測驗及經?;闹芫殻靡远酱佟z查、鞏固所學知識.根據組內同仁的實踐表明,教好課與嚴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
<SPAN style="mso-spacerun